桂林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桂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
桂林
[切换城市]

桂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

更新时间:2020-01-04 20:43:28 浏览次数:143次
区域: 桂林 > 临桂

广西桂林市,不仅有着甲天下的自然山水景观,还有是一座红色文化城,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红军长征过桂北、桂林抗战文化城、以及孙中山北伐大本营驻跸桂林王城等影响重大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座因山水风光享誉全球的城市,保存着很多鲜活的红色记忆,绵延着一股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兴安县
兴安县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东60公里处,理位置优越,长江与珠江在这里牵手,华南峰在这里崛起,秦始皇从这里统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转危为安。兴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世界上现存的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闻名天下。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开展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湘江战役。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位于县城西南狮子山,是1994年为纪念红军胜利突破湘江60周年而建,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壮烈、关键的一仗。烈士纪念碑园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情景,为全国革命理纪念碑园之,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第四道-线的壮烈情景。整个纪念碑园创意独特,气势恢宏,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界首红军堂和红军烈士墓
在界首老街的尽头,一座古老的庙堂守望着北去的江水。因为早这里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1934年,它是红军抢渡湘江战役的临时指挥部,朱德、彭德怀等人当年就在这里亲自指挥红军渡江,后改名“红军堂”。界首红军烈士墓位于界首镇城东村和兴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埋葬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而建的。 

湘江战役遗址——界首渡口
渡口位于界首镇大桥不远处,为湘江沿岸重要渡口之一。1934年11月30至12月1日,中央军委一纵队、二纵队以及红三军团都由此通过进入越城岭山区。 

光华铺阻击战旧址
光华铺距离界首渡口仅5公里。1934年11月28日至30日,为保证中央军委一纵队、二纵队安全过江,彭德怀率领三军团阻击由兴安县城向红军出击之敌,阻击战打得非常激烈,许多部队整营整连地牺牲,共有3000多名红军战士牺牲。当天晚上,阻击任务完成,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安全渡过了湘江。

千家寺红军标语楼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途经广西兴安县华江乡时,为宣传发动群众,在千家寺学堂(今标语楼)书写大量标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均曾驻营千家寺寨。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保护这些标语用纸浆和石灰将标语糊上。1987年这些标语在一场大火中被重新发现。

老山界
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座大山,位于猫儿山山脊上,海拔1800多米,岭陡峰峻,陡一段有3700多个坎,十分艰险。老山界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座大山。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一方面军分两路翻越老山界,以此避开敌人的追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的领导人都步行其列。

灌阳县
灌阳县是革命老区,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三次经过灌阳,在灌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惨烈战斗,6000多名红军英烈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红军遗骸散葬于新圩、水车、文市等乡镇,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珍贵的革命文物,至今留有43个单位被列为“湘江战役系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酒海井革命烈士纪念园
在青翠松柏的环绕下,安葬着新圩阻击战革命烈士的遗骸。湘江战役期间,为掩护主力红军顺利渡过湘江,4000多名红军战士在这里壮烈牺牲。

新圩阻击战纪念馆
新圩阻击战陈列馆主建筑造型为五角星建筑,由四个底部宽度12米的五星向中间靠拢组成。展厅分《红军三次过灌阳》、《新圩阻击战》、《悲壮三十四师》、《鱼水情深》、《精神永存》等五大板块展示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外左侧有高3.5米,宽4.5米花岗岩主题雕塑,雕塑由六位红军将士不怕牺牲、晓勇善战形象组成。

新圩阻击战红五师指挥所旧址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灌阳,红三军团第五师奉命在新圩至杨柳井一线阻击从灌阳县城而来的国民党桂系部队。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参谋长胡震在杨柳井借用民房设立了指挥所,指挥了悲壮的新圩阻击战,掩护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

“桂林抗战文化城”
1938年至1944年秋,桂林这座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南方城市因其独特的抗战形势――文化抗战,对抗战进行宣传、动员、鼓舞,使桂林抗战不仅达到了高潮,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桂林目前共有抗战历史文化遗址、遗迹160多处,其中还有遗存的为111处。

广西省立艺术馆
位于桂林市解放西路15号,由戏剧家欧阳予倩于1943年主持筹建,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进步文化人士汇集桂林所设立的艺术机构,对革新桂剧和促进广西戏剧、美术、音乐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中国座话剧专业剧场,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座伟大建筑”,在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也成为了抗战文艺工作者的大本营,是抗日战争时期进步力量的文化聚焦点,也是当时桂林文化城的文化坐标。

美国“飞虎队”桂林纪念馆
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临苏路,是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的重要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俗称“飞虎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1942年6月11日,“飞虎队”来到桂林秧塘机场基地驻扎,担负防空和歼击日本海上运输船只的任务,为保卫中国南方地区和歼击日本海上运输船只立下了赫赫战功。

救亡日报社旧址
位于桂林市太平路4号。1939年1月,《救亡日报》转移到桂林复刊,并接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的领导,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出版。至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停刊。《救亡日报》办报时间虽不长,但它肩负着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使命,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14号,初为“万祥醩坊”,后由中央南方局租借使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于1938年11月成立,在对桂系统战工作、筹运抗日物资、迎送重要过往人员、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桂林抗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后方抗日运动的高涨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77年1月,在旧址基础上,成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叶剑英题写馆名。
桂林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桂林大自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9年04月22日
UID:592117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企业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